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封面专访 | 马来西亚华语作家黎紫书:在追求高(3)

来源:当代作家评论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6-2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黎紫书: 自从十五年前放弃了自己厌倦的新闻工作以后,我号称“专职从事纯文学”,其实并不是纯粹在写作(更不是专职在写长篇小说)。本来我写作

黎紫书:自从十五年前放弃了自己厌倦的新闻工作以后,我号称“专职从事纯文学”,其实并不是纯粹在写作(更不是专职在写长篇小说)。本来我写作就很慢,要单靠挣稿费来养活自己当然是不行的。但文学本身会派生其他的活动和“工作”,譬如与文学和创作有关的演讲和课程,当驻校作家,还有文学奖(当评委),以及一些专栏书写等等。写完了《流俗地》以后,我就接了一个翻译的案子,做得乐此不疲。这些工作全都与文学相关──包括培养文学读者与创作者──我还能当自己在“专职从事纯文学”吧。

封面新闻:《流俗地》的故事性很强。细节纷纭。这个故事是怎么构思出来的?有哪些现实的片段融化里面?

黎紫书:《流俗地》其实没有很强的故事性(即便它看起来像是挺完整的一个故事)。我用很多细节把它编织起来,但看清楚了,里头没有多少情节。但我的本意就是要这样写的,它是对大陆境外许多现代作者所慨叹的“经验匮乏”的一个应答:平凡的人、庸俗的生活和琐碎的日常也能写成“精彩”的小说,并且被小说指认出其中的意义。这小说以我的家乡为背景,写那地方,那些人。一个人在一个地方土生土长,待了半生,早晚是会写它的吧?对一个地方观察和体会足够多了,情感也实实在在的培养起来了,怎么可能不写它呢?我其实不太说得上来这小说是怎么构思的,只记得“要以居住环境写我的家乡”和“要以盲人'视角'写一个小说”是我很久以前便有了的想法。除了现实中的社会背景以外,小说里头确有不少现实的片段,但多数都是发生在別人身上的事,倒是没有多少我自己的经历。

封面新闻:小说里的盲女银霞,有现实的人物原型吗?

黎紫书:盲女银霞完全是个虚构的人物,尽管与我相熟的朋友会说,这人的个性与我本人十分相似,我在写的时候当然对这人物贯注了不少情感,但她确实完完全全是个无中生有的人物。

封面新闻:马来西亚这个亚热带地区对你的写作有怎样的影响?你对自己出生及成长的地方有怎样的情怀?

黎紫书:我自己很难说得清楚吧,或者说我很难说得详尽。我在马来西亚出生成长,过了大半生,这个国家的一切特质都在我的血液里了。至于我的写作,最明显的影响就是语言吧。由于在一个多元民族和文化的社会里长大,我觉得自己对语言的敏感度和包容性都比较强,还有对语言的使用也比较灵活和有弹性,可以为不同的作品设计不同的语言。这一点应该可以在《流俗地》里看出来。说到情怀,这也不是我自己能说明白的。我只说纵使我到过许多地方了,前年还在美国结了婚,但心里还是很清楚知道,只要这个国家没有变得太坏,以后我还是要回去养老的,最好能死在那里吧。

封面新闻:在中国大陆的作家中,有哪些作家的文学作品你比较喜欢?

黎紫书:我喜欢那些认真的、不耍小聪明的、不投机取巧的、能让我感觉作者对自己有很高的要求,并且力图突破的作品(即便那些作品完成得不理想)。这样的作家,我想到的是莫言、王安忆和阎连科吧(终究还是我阅读过的作家实在不多)。

视王安忆为文学路上的前辈

到中国的心情像“远嫁女儿回娘家”

封面新闻:王德威和王安忆都特别关注你的写作,给你的作品写了很长很详细的文学评论性质的文章。可见他们对你的文学有很高的认同。他们都是华文世界顶尖的作、评论家。谈谈你跟他们分别有怎样的文学来往吧。

黎紫书:我与这两位名家并没有什么样的往来。我甚至记不起来自己最初怎样识得王德威,但这位学者多年来对马华文学都十分关注,从来不吝于关照和提携马华作者。我只有在对他有所请求时(主要是请他为我的书写序)才会给他发电邮,此外再无其他联系。至于王安忆,她曾经是马来西亚“花踪”文学奖常请来的评委,正好那时我刚出道,连续好几届的花踪都得了奖,其中不乏经王安忆投了票选出来的。我便有了个感觉,觉得她是看着我在文学路上出身的前辈,而且印象中这位名家为人耿直质朴,十分重情,对写作怀有极大的热诚。这一次《流俗地》在中国大陆推出,我不知怎么就想请她写一篇序,其实更深层的意思是要请她看看我这些年有没有长进。为此我才鼓起勇气,第一次给她写了电邮。没想到她一口答应了。你要我说,我会说这两位名家,都有一种要为华文文学世界的“弱势群体”出一分力的好意。啊当然,我胆敢硬着头皮去请求他们,心底大概也觉得自己值得他们爱护。

文章来源:《当代作家评论》 网址: http://www.ddzjplzz.cn/zonghexinwen/2021/0623/913.html



上一篇:四川作家书画院院长杨宗鸿:马老书法多是自作
下一篇:甘肃青年作家陈向飞首部长篇小说《安宁旧事》

当代作家评论投稿 | 当代作家评论编辑部| 当代作家评论版面费 | 当代作家评论论文发表 | 当代作家评论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当代作家评论》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