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当代散文|又闻泥土芳香!重访玉皇庙,一切都

来源:当代作家评论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6-16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文/李召新 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对土地的感情之深是不言而喻了,对农时季节的感悟也一定是清晰的。我喜欢满地金黄的小麦开镰,虽然累,但闻着麦香的味道,快乐自然会油然而生

文/李召新

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对土地的感情之深是不言而喻了,对农时季节的感悟也一定是清晰的。我喜欢满地金黄的小麦开镰,虽然累,但闻着麦香的味道,快乐自然会油然而生。我喜欢硕果累累的金秋,“八月十五摘棉花,卖了棉花有钱花”的歌谣仍在我耳边萦绕。我还喜欢挖地窖、忙冬藏的日子,虽然储藏的只是萝卜、白菜等一些不值钱的东西,但到了大雪封门的时候,再到地窖里拿出来就觉得特别金贵了。

改革开放这几年,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告别了锄镰铣镢,用上了冰箱、汽车,地窖也只是一个回忆中的古井而已了。然而,渐渐地,我对土地的感情却也淡了许多。你问我为什么?还不是因为这些年来关于农作物、农产品的种种绯闻嘛!什么黄瓜上抹避孕药,弯的变直了;种韭菜先施剧毒农药防烂根儿;就连大田里的玉米能长出十六行米粒的,一定是转基因······一顶顶大帽子都扣在了农民的头上,让我这个农民的后代也为之汗颜。

前些日子,老家来人给我捎来一提小西红柿。告诉我,这可不是普通的西红柿,是椰糠栽培、蜜蜂授粉的,市场上买不到,一斤卖到十五块钱!一个小蜜蜂果真能起这么大作用?带着疑问,我决定重访玉皇庙,到田间地头去看个究竟。

紧靠徒骇河的玉皇庙镇,是商河农业的样板镇。过去,粮食大镇、棉花大镇、林业大镇等省里市里的奖牌挂满了墻。作为县委的专职通讯报道员,我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八十多个村里,哪个村没有几个熟人?所以,我一定能搞清这消息的真伪的。在镇南的玉港农业基地,现代化的温室大棚里,中年妇女林寿菊见我刨根问底而来,干脆说:“我也不会说,你到地里摘几个西红柿尝尝就知道好不好了。”我的眼前是一座足有十五六亩地的西红柿。红的,黄的,绿的小西红柿挂在青棵上,晶莹剔透,格外耀眼。我直接摘下一个青果子,放到嘴上还没吃,一股久违的香甜味就扑鼻而来。再放到嘴里一咬,满嘴充满了浓浓的番茄味,甜甜的,涩涩的。我连连叫绝:“好味道,好味道!”林寿菊告诉我,她这西红柿,采用的是椰糠无土栽培雄峰授粉法。问起价格,她不好意思起来:“你用手机扫一下这个二维码,看看我们的发货价吧。”我拿出手机,打开微信,“嘀”进了玉港农业的公众号。随着一个个货单蹦出,品名,重量,价格,货款。真的是十五元一斤呀!“这么贵,能买出去?”林寿菊红着脸、低声回答到:预约排队,供不应求呢。

瓦西村是山东省的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早就听说有一个常大个子,带领着群众搞种植革命。他们种的南瓜、西瓜、冬瓜都是精品。来到瓦西村,一个足有一米八二、黑红脸膛的庄稼人站在我的面前。“你是常书记?”“对,我姓常。”当我要跟他握手时,他却后退了一步:“刚才正在收拾葡萄架,手上脏哩!”我忙上前两步,抓起他的大手:“手上脏?我也是农民出身。没有土地,怎能长出庄稼来?”这两只手握起来,我们就成了熟人了。我问他是怎样组织大家搞种植改革的?他却淡淡地说:“好弄,好弄。我在前边试,大家在后面跟呗!”我们走在他的果园里,听他讲他的故事。“咱是农民,祖祖辈辈跟土地打交道,庄稼活,没啥难的。只要选对了方向,不搞歪门邪道,不偷懒,不耍滑,保持着自然和良心的生态平衡就行嘛!”望着一个个大棚,再看看一个个正在忙碌的父老乡亲脸上的笑容,我读懂了眼前这位山东大汉的种地经。四季如春,家家有棚,瓜果蔬菜,样样都行。一张过硬的名片上,写着瓦西人的勤劳和执着。我从葡萄架下捧了几捧松软、肥沃的黄土。我要带回家,用它改造一下我那不太精神的花草。临走,我握着常书记那满是老茧、占着泥土的大手,心里热乎乎的。

中午,在镇政府的食堂里,我见到了刚刚从县里开会回来、正在吃饭的肖副镇长。肖博,农大毕业的选调生,看上去不过三十岁。看到他,让我想起了大棚里枝繁叶茂的瓜秧。三句话之后,他就就直奔了主题。“我也是农民的儿子,我最关心的有两件事:一是我们能不能种出市场上需要的好东西来?二是我们能不能让大家卖出好价钱?”说起雄峰授粉的事,他又打开了话匣子:过去的西红柿为啥好吃?自然授粉嘛!后来,有些人为了提高单产,搞激素授粉。长出来的西红柿中看不中吃。去年我们搞了雄峰授粉,西红柿好吃多了。可是,我们还要改革。把雄蜂换成母蜂。为啥?采花酿蜜的都是母蜂呀 !授粉率高了,坐果率就高嘛!据他介绍:现在,全镇西红柿大棚占地一万九千亩,彩椒大棚占地一万六千亩。我们又从彩椒市场的建设,谈到了大田农业机械化作业。啦了一个多钟头,可肖镇长仍意犹未尽。两个人竟然忘记了下午要去看瓜果市场的事。

文章来源:《当代作家评论》 网址: http://www.ddzjplzz.cn/zonghexinwen/2021/0616/871.html



上一篇:空山基和他的机械姬:影响当代艺术四十年,还
下一篇:当代散文|栀子花开

当代作家评论投稿 | 当代作家评论编辑部| 当代作家评论版面费 | 当代作家评论论文发表 | 当代作家评论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当代作家评论》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