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风骨:当代学人的追忆与思索》,不仅有29位灿

来源:当代作家评论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8-2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在编织素材和记述行文上,舒晋瑜做到了三重“互见”,一是同异互见,二是文史互见,三是生熟互见。所谓“同异互见”,是说书中人物的刻画摹写是于同中见异,于异中见同。譬如

在编织素材和记述行文上,舒晋瑜做到了三重“互见”,一是同异互见,二是文史互见,三是生熟互见。所谓“同异互见”,是说书中人物的刻画摹写是于同中见异,于异中见同。譬如都是写翻译家,许渊冲、草婴、任溶溶、屠岸等人,在作者笔下,既有个性,又有相同的一面。许渊冲的特点是追求极致、有个性,对自己的“三美”(音美、形美、意美)、“三化”(深化、浅化、等化)翻译原则笃信终身;草婴的特点是经历坎坷,富于人道主义情怀,强调对译作中的人物饱含感情;任溶溶的特点是谦逊平和,觉得“自己是代替外国人用中国话讲他要讲的故事”;屠岸的特点是强调不同批评观的碰撞阐发,要有“闻过则喜”的精神。但他们又都以真善美为最高的价值追求,都把翻译作为自己的终身志业,都秉持独立之精神,有着共同的知识分子气质。

流程编辑:U063

(原标题:循人见精神 一部摹写当代学人风仪与襟抱的用功之作)

在文学报道领域,舒晋瑜的名字是一块响亮的招牌。宁宗一说他会不由自主地追随舒晋瑜的名字阅读,刘庆邦评价她是“作家的知音”。的确,从业二十多年来,舒晋瑜坚守在文学现场,与作家、诗人、学者交心,同时又如猫头鹰般冷静而敏锐地洞察着文坛冷暖,写出了众多脍炙人口的人物特写、深度访谈和新闻报道。继《深度对话茅奖作家》《深度对话鲁奖作家》后,她又把视线从作家延展到学者这一更具写作难度的对象上,描摹还原出周有光、马识途、钱谷融、许渊冲等29位名家大家的人生旅痕、思想历程与文化情怀,结集成《风骨:当代学人的追忆与思索》(下称“《风骨》”),为读者留下了一份人文精神的珍贵记录。

在舒晋瑜娓娓道来的讲述中,当代学人的思想地形图呈现在我们面前。循人见精神,尽管书中的不少老人已经作古,我们依然可以从作者的讲述中,听到他们留下的空谷足音,看见中华文脉传承中的风光霁月。

舒晋瑜为写作本书所进行的所有精心设计,都是为着一个目标服务,那就是通过再现这些当代学人的风仪与襟抱,延传他们的人文精神与高尚情怀,让当代读者对他们的自由思想和独立精神,对他们鲜明的个性和学术经历有更为充分的了解和认识。在舒晋瑜眼中,概括书中人物人品文品最恰当的词汇就是本书的题名——“风骨”,尽管各色人物的生卒年月不同,从事领域、生平经历、性格特质都天差地别,但他们的为文为人都以“风清骨峻”为共性。具体来说,可以用真诚、耿介、独立、有情来阐发。譬如钱谷融倡导“治学的道理和做人是一致的,首先必须真诚……我什么主义都不管,就是凭自己的感受,说自己的真心话……真正的批评家应该说出自己的真实感情,不会因为私人感情不讲真话。”吴小如被人称作“学术警察”,眼里容不得沙子,尽管“每以直言嫉恶贾祸”,也坚持“不说违背良心的话,不做让自己后悔的事情”。林非强调学术研究和做人都要有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对鲁迅提到的《铸剑》中的“油滑”,我们完全可以发表不同的看法,“一个会思考的民族才会产生大的科学家、思想家、艺术家”。冯骥才搁下自己最钟爱的文学,投身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之所以投入文化遗产抢救,是中国文化的那种博大深邃、灿烂辉煌感动了我,文化里包含的丰富的感情感动了我”。

《风骨》中收录的名家大家,多是读者如雷贯耳的大人物,很多都在报刊网络中高频率出现过,如何于熟悉中见陌生,考验作者的功力;而对于那些默默求索,社会知名度并没那么高的人物,又要于陌生中见熟悉。这重“生熟互见”也是舒晋瑜的叙事特色之一。譬如冯其庸是著名红学家,主持《红楼梦》的校注工作,新校本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后,畅销几十年。读者印象里,冯是以红学家名世,但舒晋瑜却并未止步于此,而是挖掘了他在考证玄奘东归古道、多次深入甘肃和新疆的戈壁沙漠进行学术调查的经历。从已知到未知,看似跨度很大的研究,却都与冯其庸“重视文献记载,重视地面遗迹的调查,重视地下挖掘的新资料”的研究方法有关,彰显了他重实践的学风。又如温儒敏,以学者和语文教育家闻名,但作者还写到了他担任北京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和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时,一般人不了解的业绩,将人物的“冲劲儿”和勇于担当、改革创新的精神侧面描画出来。而对一般读者不熟悉的人物,作者常从熟悉处落笔,比如彭荆风,他的名字可能很多读者都已陌生,但当年的一篇《驿路梨花》曾入选中学语文课本,于是作者就先从这篇优美的课文讲起。

文章来源:《当代作家评论》 网址: http://www.ddzjplzz.cn/zonghexinwen/2022/0829/1387.html



上一篇:用评论为当代文学刻下年轮
下一篇:许广平52年将鲁迅稿费捐国家,周海婴30年后反悔

当代作家评论投稿 | 当代作家评论编辑部| 当代作家评论版面费 | 当代作家评论论文发表 | 当代作家评论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当代作家评论》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