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2021诗教论坛在京举办 学者吁发挥诗歌当代教化功

来源:当代作家评论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05-17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中新网北京5月16日电 (记者 应妮)由国际儒联教育传播普及委员会主办的“溯源风雅再启弦歌2021诗教论坛”15日在京举行,来自儒学、诗学及吟诵领域的20余名专家学者与会共同探讨。

  中新网北京5月16日电 (记者 应妮)由国际儒联教育传播普及委员会主办的“溯源风雅再启弦歌2021诗教论坛”15日在京举行,来自儒学、诗学及吟诵领域的20余名专家学者与会共同探讨。

  中国是诗之国度,拥有悠久的诗歌创作、阅读、欣赏历史,诗对于人们的生活、心灵塑造以及整个民族精神的涵育、中华文化的发展绵延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国际儒联副会长兼任教育传播普及委员会主任张践指出,尤其是以儒家为主体的中华文化学术传统,形成了以诗来抒发、化导、提升心灵,增加生活之美,畅达美化人际以及了解社会人心、改善社会治理等种种目标的“诗教”,诗教与礼教、乐教共同成为中华文化“六经”“六艺”传统的纲要,化民成俗,育才济世。

  他坦言,由于种种原因,诗教的传统已经淡漠,人们对诗的认知与研究也基本限于文学领域,这既不符合历史文化传统,也不足以深刻充分地认知诗及其功能,更难谈到“诗教”。在今天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形势下,提倡并推行诗教,非常重要,也非常紧迫。这也是举办2021诗教论坛的初衷,深入研讨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传播普及工作,期望凝聚共识,汇聚力量,为中华文化的当代弘扬,实现优秀传统文化“创作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贡献力量。

  “六经”当中《诗经》为先,六艺当中,也离不开诗。因此,在山西大学国学院院长、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毓庆看来,《诗经》在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上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绝非“诗歌总集”这样的定位。它是“诗”,也是“经”。“诗”是本质,“经”则是历史与社会所赋予的文化角色。《诗经》承载的价值观念与道德意识,及其感化人心、化民易俗的功能,直接影响了中国文化底色的形成,在构建中华传统文化的大厦中都起到了支柱性的作用。

  中国语文报刊协会会长王晨则认为:“诗教对人的启蒙教育、文化底蕴熏陶、审美造诣形成等诸多方面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大中小学校是诗教氛围最集中的地方,重视诗教文化的建设,陶冶性情,传承中华文化,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使命。”

  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马银琴指出,诗歌的最高境界——“温柔敦厚而不愚”。“温柔敦厚而不愚”的追求,实际上包含着两个方面的文化內涵:一方面,“依违讽谏”的文化传统造就了《诗》温柔敦厚、平和內敛的精神风格,“发乎情,止乎礼义”,情感的抒发始终在礼义的有效节制之下,不容易出现极端化的情绪表达,由此形成了中国文化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抒情机制与审美风尚。另一方面,“不愚”的要求又使人能够在温柔敦厚的追求中不放弃对基本原则的坚守,在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过程中察微知著、明辨是非。因此,只有真正领悟《诗》之讽谏精神的人,才能够在秉持温柔敦厚之旨时明辨是非、坚持原则,成就“不愚”的理想境界。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周奉真更是从当代角度为“诗教”的重构给与建议:诗教传统的价值在于诗歌对国民人格的培养,在于诗歌对全体国民家国情怀的培育上。我们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取向,继承“思无邪”“温柔敦厚”等优秀传统诗教精神,着重突出诗歌的审美价值,不仅将“诗教”确定为大中小学教育的内容,还要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倡导全社会举办各种诗歌活动,进入当代生活,构建当代的诗教文化。

  据悉,本次论坛除大会发言外,还设有诗教探源、诗学阐微、现代诗教、再启弦歌四个分论坛,从诗教各个重要方面研讨相关问题。(完)

更多资讯或合作欢迎关注中国经济网官方微信(名称:中国经济网,id:ourcecn)

文章来源:《当代作家评论》 网址: http://www.ddzjplzz.cn/zonghexinwen/2021/0517/695.html



上一篇:历史名人如何赋能当代旅游?
下一篇:当代杂技剧《化·蝶》| 像祝小姐一样追求先锋与

当代作家评论投稿 | 当代作家评论编辑部| 当代作家评论版面费 | 当代作家评论论文发表 | 当代作家评论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当代作家评论》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