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当代作家评论》数据库[10/30]
- · 《当代作家评论》期刊栏[10/30]
- · 《当代作家评论》杂志社[10/30]
- · 《当代作家评论》编辑部[10/30]
- · 当代作家评论版面费是多[10/30]
- · 《当代作家评论》投稿方[10/30]
《蜀人记》首发被赞写出“四川精神启示录” 一(2)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李明泉,重点分析了蒋蓝的散文文字风格,“非常有表现力,具有雕塑感。我还注意到,在蒋蓝的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李明泉,重点分析了蒋蓝的散文文字风格,“非常有表现力,具有雕塑感。我还注意到,在蒋蓝的散文中,有很多闲笔。其实,一个作家,如果不会写闲笔,总是在赶情节,大概是不会成为伟大的作家。因为会写闲笔,意味着思维的开阔,意味着作家不光会描述现象和事实,还会思维发散开来。蒋蓝是一个很有思想性的作家。他写出了四川精神的启示录。”
凸凹:堪称是为个人存在与价值画像的一桩文学事件
诗人凸凹详细回忆了自己阅读蒋蓝作品的感受,“我很早就看过蒋蓝写陈子庄、赖雨,记忆深刻。他形容赖雨像“纸一样从车中飞出去”,又写陈子庄行走东大路,在龙泉山画山,我都记得。我记忆不好,读过好些名著都忘了。能记住蒋蓝写的句子,说明他的文本对我的心灵刻痕很深。”
写人的文体很多,通讯、报告文学、随笔、传记、诗歌和小说等都可以。在凸凹看来,蒋蓝的独特之处是,“既完全区别于这些文体,又在文学性、思想性交媾出的陌生性上,从另一向径高于这些文体。这个就是蒋蓝写法,没法复制与模仿的。”
对于《蜀人记》,凸凹分析说,“既是作者大量寻找、大量行走、大量采访、大量阅读、大量思考的独特产物,亦是作者集艺木性与思想性于一体,熔散文、随笔、小说、诗歌、新闻、访谈、评论等文体于一炉,堪称是为个人存在与价值画像的文学事件。《蜀人记》的意义,不只在于提供了书写个人的非虚构文学标本,还在于呈现了十三种张扬个性、不屈服命运的绝地奋斗与超拔的人生超拔之路。”
主角蒋蓝:感谢新闻,感谢文学,感谢13位奇人
作为本次研讨会的主角,蒋蓝在答谢词中首先提到三个感谢:第一,感谢新闻。正是我十几年以来的新闻采访经历,才是使我接触到到了生活的掌子面,接触到了那些散发着滚滚热气、流淌着汗水与泪水的新闻人物。新闻赋予了我一套切入生活、打捞素材的方法,它们与文学的田野调查异曲同工;第二,感谢文学。新闻停止的地方,就是文学的发力点。我的文学写作,恰恰是我重新厘定人生、澄清生活的方法,也是我对自己经历的人与事的回炉与重塑;第三,感谢写作中的人物原型。《蜀人记》记录了13个奇人。这些“奇人”身上的“奇”不是奇形怪状,不是怪力乱神,而是“奇”在他们身上展现出惊人的正能量。他们都是当代四川基层群体的代表。他们就是四川人,他们更是中国人。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他们彰显出来的精神气韵与担当,他们在这个伟大时代犁出的心路历程,他们发出的“四川声音”撼天动地,构成了一部生生不息的心灵史。”
然后蒋蓝还感谢了中国作协,“这部作品得到了中国作家协会2020年度重点扶持,而且是“散文类”唯一的一本。”在答谢词最后,蒋蓝吟诵了一首小诗《不能俯视稻穗》,献给广大在大地上劳作的人们:“稻穗不是用来俯视的/在于这个世界最稳定的构造,不是圆形/而是米粒形的/我弯下腰来,弯到与稻穗一样的高度/稻谷的弧线闪耀着命运的黄金/我看见,拉开一百万张弯弓的大军/竟把峨眉与苍穹齐齐拉斜/稻穗要把身上所有的禾芒,与天光对射!”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文章来源:《当代作家评论》 网址: http://www.ddzjplzz.cn/zonghexinwen/2022/0508/1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