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刘若冰作家资料(文学评论写作论文选题)(3)

来源:当代作家评论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12-2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毫无疑问,从家庭与社会角度一觇的自我有偏狭过时的成分。但我们所应摒弃的不是对此的批判,而是其批判的廉价,其对批判投诚中的反智倾向。在尼采

毫无疑问,从家庭与社会角度一觇的自我有偏狭过时的成分。但我们所应摒弃的不是对此的批判,而是其批判的廉价,其对批判投诚中的反智倾向。在尼采的观念中,如果在成为狮子与孩子之前,略去了像骆驼一样背负前人遗产的过程,那其“永远重复”洵不能成立。何况当矿工诗人陈年喜顺从编辑的意愿,选择写迎合读者的都市小说,将他十六年的地底生涯降格为桥段素材时,我们没资格斥之以媚俗。

翻译:确实,从家庭和社会的角度来评判自我,可能会有偏狭过时的成分。(家庭和社会怎么能真正理解我们的主观自我呢?)但是我们不是说不应该批判这一点,而是说不应该不过脑子随意批判,人家批判你也批判,那就是反智,就是不过脑子啊!在尼采的观念中,一个人在成为有能力的狮子和自由的孩子之前,总得像骆驼一样背负着外界施加给他的重压,如果没有这个过程,那所谓的“永远重复”就实在不能成立。况且还有矿工诗人陈年喜的例子,当他不得不顺从编辑的意愿,选择去写那些迎合读者的都市小说,那十六年在地底下工作的经历只能沦落成小说里的桥段素材时,(考虑到他的处境,)我们也没有资格批评他(放弃了自我,去选择)媚俗啊。

蓝图上的落差终归只是理念上的区分,在实践场域的分野也未必明晰。譬如当我们追寻心之所向时,在途中涉足权力的玉墀,这究竟是伴随着期望的泯灭还是期望的达成?在我们塑造生活的同时,生活也在浇铸我们。既不可否认原生的家庭性与社会性,又承认自己的图景有轻狂的失真,不妨让体验走在言语之前。用不被禁锢的头脑去体味切斯瓦夫·米沃什的大海与风帆,并效维特根斯坦之言,对无法言说之事保持沉默。

翻译:每个人的人生理想有区别,那只是理念上的区别;落到实践上,区别就未必那么明显。比如当我们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遭遇了权力(这种威力巨大但又不好驾驭的东西),那我们的理想是会泯灭还是会成功?我们在改造生活的同时,生活也在影响着我们。(我们)既不可以否认与生俱来的家庭和社会属性,也要承认自己的未来设想难免会过于轻狂、不切实际,不妨在表达理想之前,先脚踏实地去体验。不要让大脑被(自己的设想)束缚,用开放的心态去体味斯瓦夫·米沃什的大海与风帆,同时按照维特根斯坦说的,对那些(自己看不过眼,但又)不好说的事情,保持沉默。

用在树上的生活体现个体的超越性,保持婞直却又不拘泥于所谓“遗世独立”的单向度形象。这便是卡尔维诺为我们提供的理想期望范式。生活在树上--始终热爱大地--升上天空。

翻译:我们可以用在树上生活的来实现我们超越平凡的愿望,这样既可以保持自我,又不会落入“遗世独立”的窘境。这就是卡尔维诺为我们提供的(如衡理想和现实)的范本。(那就是:)生活在树上,(一头接地,一头连天,)始终热爱脚底的大地,也不妨碍我们升上天空。

翻译完了,而且我努力用了看起来还算书面文字而不是“网络大白话”的语言来表达,就想问一下:就翻译的结果而言,你还觉得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很深刻吗?而且,事实证明不用那些晦涩的文句,这篇文章的意思一样可以表达清楚。那所谓的满分,到底是给它的立意呢,还是给它的文字的?如果没有那些哲学术语般的文字,就这篇文章的立意而言,会得到满分吗?

3.高考满分作文会成为后来者效仿的风向标,所以给出满分应该慎重,最好是给那些立意、结构、逻辑、文采等各方面都出色的文章,而不是仅仅某方面突出的文章。

平心而论,这篇作文不是没有优点的,而且优点很明显。最突出的就是大家热议的部分:遣词造句。我读书不多,文章里面引用的名人名言是否准确我不知道,但没吃过猪肉也看过猪跑,什么滥觞、振翮、肯綮、祓魅……类似的词语也不至于没有见过,猜也能猜个不离十,只是如此“学术化”的遣词造句高密度地集中在一篇当代中学生作文里,确实罕见。如果专家由此作出这位考生阅读面广、文哲根基扎实深厚的结论,并为了鼓励这种广泛阅读积累的行为而给出高分,那也是可以理解的。

我还可以再说两个优点。只是这两个优点,从另外的角度看就是缺点了。

一是评语里说的“文章从头到尾逻辑严谨,说理到位,没有多余的废话,所有的引证也并非为了充门面或填充字数”。乍一看,这话没有错。这篇文章确实行文不啰嗦,没有废话。(反反复复表达同样意思的句子只要不重复,就不算它废话了。)但这种感觉是建立在这篇文章学术化的文风之上的。看看我翻译之后的文字,还能说逻辑严谨、没有废话吗?我不得不加很多括号补充才能把上下文连起来。这就类似文言文和白话文的区别,文言文是看似简洁不废话啊,但这种简洁仅仅因为载体文言文就是这种特性,而不是因为作者本人笔触洗练。

文章来源:《当代作家评论》 网址: http://www.ddzjplzz.cn/zonghexinwen/2022/1221/1396.html



上一篇:作家评论文献综述的格式(文献综述论文格式)
下一篇:没有了

当代作家评论投稿 | 当代作家评论编辑部| 当代作家评论版面费 | 当代作家评论论文发表 | 当代作家评论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当代作家评论》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