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刘若冰作家资料(文学评论写作论文选题)(2)

来源:当代作家评论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12-21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在我理解的部分,我觉得这篇文章很模糊,但关于其内容所反映的思想, 要说老到和稳当也是可以的,我唯独不能同意的是“深刻”这个词。 简单地说,

在我理解的部分,我觉得这篇文章很模糊,但关于其内容所反映的思想,

要说老到和稳当也是可以的,我唯独不能同意的是“深刻”这个词。

简单地说,这篇文章在我看来就是小孩子说大人话,故作深沉,其实说出来的道理不过是老生常谈、人云亦云,不但没新意,偏激一点的话还可以说腐朽,像个老人家在劝说年轻人不要好高骛远。这么说吧,即使评委认同这样的价值观,哪怕说它是正确的我都没意见,但是深刻?真的谈不上。

2.这篇文章的立意和观点并不是必须匹配这种晦涩文字,完全可以用一般人看得懂的文字表达。

为了说明问题,我试着把这篇难懂的文字用大白话翻译一下吧。我只能意译,不要跟我杠细节,那不是我的专业,我只是借此表明这篇文章去掉表面的“金玉”后,内核虽然不是“败絮”,但也很普通,称不上有多高深。

现代社会以海德格尔的一句“一切实践传统都已经瓦解完了”为嚆矢。滥觞于家庭与社会传统的期望正失去它们的借鉴意义。但面对看似无垠的未来天空,我想循卡尔维诺“树上的男爵”的生活好过过早地振翮。

翻译:海德格尔说过一句“一切实践传统都已经瓦解完了”,遵循这个原则,我们进入了现代社会。本来我们每个人身上都背负着传统的期待,这期待来自家庭和社会,但在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不在乎这种期待。(是啊,比起这些传统束缚,毕竟那看似无垠的广阔天空更加吸引啊!)但面对看似无垠的未来天空,我认为,比起过早地振翅高飞,还是像卡尔维诺说的那种“树上的男爵”的生活更好些。

我们怀揣热忱的灵魂天然被赋予对超越性的追求,不屑于古旧坐标的约束,钟情于在别处的芬芳。但当这种期望流于对过去观念不假思索的批判,乃至走向虚无与达达主义时,便值得警惕了。与秩序的落差、错位向来不能为越矩的行为张本。而纵然我们已有翔实的蓝图,仍不能自持已在浪潮之巅立下了自己的沉锚。

翻译:(诚然,)我们的灵魂充满热忱,这样的灵魂天然是要追求超越的。我们不愿意被古老的规则所束缚,我们渴望突破传统去实现自我价值。但如果我们的这种愿望,仅仅表现为一说过去一说传统就想都不想加以否定加以批判,甚至走向主张虚无和主张废除过去的达达主义,那就值得警惕了。(社会确实是有秩序的,)个人的期待常常和社会的秩序有落差,有错位,但这不能成为我们做事情不守规矩的理由啊!(退一步说,)就算我们对未来已经有了胸有成竹的设想,也不能自以为就已经在社会的大浪潮中稳稳当当地找到了立足之地了。

“我的生活故事始终内嵌在那些我由之获得自身身份共同体的故事之中。”麦金太尔之言可谓切中了肯綮。人的社会性是不可祓除的,而我们欲上青云也无时无刻不在因风借力。社会与家庭暂且被我们把握为一个薄脊的符号客体,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尚缺乏体验与阅历去支撑自己的认知。而这种偏见的傲慢更远在知性的傲慢之上。

翻译:“我的生活故事始终内嵌在那些我由之获得自身身份共同体的故事之中。”麦金太尔这句话算是说到点子上了。人是无法脱离他的社会属性的,就算我们想飞上高天,那也是因为无时无刻都有风的助力。如果我们把社会和家庭看成是无足轻重的符号而已,那一部分原因是我们自己还没有足够的人生体验和阅历,所以才有这种(看不起社会和家庭的)偏见。这种(因为阅历不足而造成的)认知偏见其实是一种傲慢,比拥有知识而造成的傲慢更严重。

在孜孜矻矻以求生活意义的道路上,对自己的期望本就是在与家庭与社会对接中塑型的动态过程。而我们的底料便是对不同生活、不同角色的觉感与体认。生活在树上的柯希莫为强盗送书,兴修水利,又维系自己的爱情。他的生活观念是厚实的,也是实践的。倘若我们在对过往借韦伯之言“祓魅”后,又对不断膨胀的自我进行“赋魅”,那么在丢失外界预期的同时,未尝也不是丢了自我。

翻译:在我们勤勉努力地追求生活意义的道路上,所谓的自我期望,本来就是在和家庭、和社会对接的过程中动态变化着的、不断堆塑成形的东西。而我们的根本、我们的底色是什么呢?就是对不同的生活、不同的角色的认知和感觉。“生活在树上”里面的柯希莫,既为强盗送书,又兴修水利,还维系自己的爱情。(虽然生活在树上,)他的生活观念很扎实、很丰富,也很接地气啊。如果我们像韦伯说的那样“祓魅”,把过去视为枷锁而抛弃掉,但同时又牢牢依附不断膨胀的自我意识,也就是“赋魅”,(那不就等于去掉旧枷锁,套上新束缚吗?)那我们不但会丢掉外界对我们的预期,也会丢掉自我啊!

文章来源:《当代作家评论》 网址: http://www.ddzjplzz.cn/zonghexinwen/2022/1221/1396.html



上一篇:作家评论文献综述的格式(文献综述论文格式)
下一篇:没有了

当代作家评论投稿 | 当代作家评论编辑部| 当代作家评论版面费 | 当代作家评论论文发表 | 当代作家评论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当代作家评论》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