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封面会客厅|专访茅奖作家、“应物兄”李洱:(2)

来源:当代作家评论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10-1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封面新闻: 可是有些人读像《应物兄》这样的纯文学长篇小说,就是会觉得有困难。 李洱: 那是因为他只是把它当成一部小说来读了。读这个小说,你就

封面新闻:可是有些人读像《应物兄》这样的纯文学长篇小说,就是会觉得有困难。

李洱:那是因为他只是把它当成一部小说来读了。读这个小说,你就当是与朋友、与师长、与兄弟姐妹在促膝长谈,在聊自己的心事。它是一个有趣的读物,不仅仅是一部小说。不要把它看成是一部虚构作品,你就当真事儿看,就更容易进入了。

封面新闻:这么多年写作,曾经有读者给你过觉得可喜的反馈吗?他们一般会怎么表达?

李洱:有很多很多反馈。有人跟我说,写出了他目前的处境,并且作品也给他展示改善目前处境的可能。我始终相信,文学在任何时代都是一种介入性力量。或强或弱,但一定是一种介入力量,否则文学的意义肯定要大打折扣。

封面新闻:在这个小说里,能看到一些真实事物的样子。你是怎么样把虚构和非虚构揉捏到一块的呢?

李洱:作品里面的每个人、每个人物形象,都是由好多人物形象组织在一起的,揉在一起的,从而具备某种典型性,具有某种普遍性。

文学写作和批评走在诺贝尔文学奖的前30年

一流的作家永远是走在时代前列

封面新闻:《应物兄》出版以后有很多评论,有深有浅,方向各异,有你觉得能达到你的心坎上的评论吗?还是说你期待理想的评论、理想的读者还没出现?

李洱:现在文学批评跟早年文学批评的概念已经发生了变化。以前的文学批评就是对一部作品发表自己的看法。现在文学批评,除了要进入文学写作的前端,对文学的一些规定性发出自己的见解,而且还要对相关读者的心理有了解,要对这部作品在进入市场之后,和广大读者见面之后的情况有了解。目前的文学批评已是艺术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在这个过程当中,批评家跟所有的读者构成对话关系。当然,一般的读者如果有时间去了解专业读者的看法,那当然更好。因为这些专业读者他是从文学的标准、文学史中走出来的,他会对读者构成提醒。我相信这个过程对于普通读者来说,不仅能提高他自己的文学素养、文化素养,而且对他的生活有某种警醒。

封面新闻: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刚刚颁过,作为中国作家你觉得重大的文学奖存在的意义何在?

李洱:今年诺奖揭晓之后,我就去找这个获奖作家的作品,却没有找到。他在英语世界,也是非常小众的作家。你一定要知道,精英永远是小众的。当然,我很快就从出版社朋友那里收到了古尔纳长篇作品的电子版。诺奖颁发给古尔纳,在我看来,是因为他写出了后殖民主义情景下普通人的悲哀和思绪。而关于后殖民主义文学的探索,已经进行了30年。这说明一个规律——我们对文学的探索,总有一天会被更多人接受。这还说明一流的作家永远是走在时代前列。文学写作和文学批评走在诺贝尔文学奖的前30年。

读者的文学阅读耐心降低了?

切记,永远不要低估亲爱的读者

封面新闻:你现在手头在写中篇或者长篇吗?小说的题材大概方向是什么?《应物兄》有80万字。目前预想新写的也会是80万字左右吗?

李洱:我在准备长篇小说,题材跟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有关。新作不会再写这么长了。

封面新闻:我发现一个现象,你的《石榴树上结樱桃》差不多同期的作品,和《应物兄》的气质很不一样。转换度很大。你是怎么做到的?

李洱:我的每一部作品都很不一样。每次开写之前,我都必须先把自己完全放空,才可以进入下一部小说写作,开始新的工作。纵然如此,我所有的作品之间,还是存在着内在的、隐蔽的关系。

封面新闻:网络时代导致人们对阅读纯文学的耐心变低了。你会不会担心长篇小说的读者流失?

李洱:很多人的确有这样的困惑和想法。但我觉得,文学读者只会越来越多,不会越来越少。因为我们作为单独的人,是需要与人交流的,否则你肯定完了。人啊,不仅需要同呼吸而且需要共命运,而文学给我们提供了这个机会,这种可能。最重要的是,谁也别去低估亲爱的读者,他们成长的速度超过批评家的预期。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文章来源:《当代作家评论》 网址: http://www.ddzjplzz.cn/zonghexinwen/2021/1019/1137.html



上一篇:北京十月文学月|第一届“小十月”青年作家创
下一篇:当代新帖学与草书晋唐一体化现象的文化缺失

当代作家评论投稿 | 当代作家评论编辑部| 当代作家评论版面费 | 当代作家评论论文发表 | 当代作家评论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当代作家评论》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