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民间文学的当代采编手法(2)

来源:当代作家评论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1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2、在加工中充实:比较单薄的好故事,可通过发散式思维进行扩写,如借助背景叙述,环境描写,对话设计,情节营造,使本来较简约的民间故事变得一

2、在加工中充实:比较单薄的好故事,可通过发散式思维进行扩写,如借助背景叙述,环境描写,对话设计,情节营造,使本来较简约的民间故事变得一波三折,魅力无穷。还应注意文字的民间色彩。适当地运用方言、俗语,能使民间文学更具地域特色,能使读者更着迷、听者更过瘾。

3、在同类中合并:采自草根群体的民间故事大多短小,如果不加以整合,就会有单薄、散乱的感觉。为了能形成系列,可将同类题材进行合并。通过整合后,多段内容相关的小故事可连成一篇长文章。如一个地方有很多有关寺庙的故事,可将这些同类信息串联起来,读起来更有系统性,听起来更有厚重感。

4、在骨架中丰满:有些很有吸引力的题材,原始故事只有三言两语,听起来难以过瘾,这就需要丰满结构。可以通过合理想象,进行环环紧扣的细节描写。有些小故事已有了粗线条的骨架,就给编创者提供了施展才华的空间,通过扩展篇幅后,就能成为一篇篇在骨架上附加上了有血有肉的民间文学作品。

5、在关联中嫁接:有些民间文学为了增添更浓郁的地域色彩,常将一些发生在同时、同地的名人故事和事件故事进行嫁接,使民间故事妙趣横生。嫁接时追求巧妙勾连,顺畅转换,避免生硬别扭的“拉郎配”。经过合理嫁接的民间文学听起来出乎意料,又不会有牵强附会的感觉。

6、在虚幻中落实:有些暂时还难以求解的史料,却是民间文学的表现天地,可将虚幻的疑问,落实到民间故事的情节中去。如,有人认为祖冲之到江苏昆山当上县令后发明了圆周率,但缺少证据,多有疑问,那么可以编成民间故事叙说发明经过,既能满足邑人的心愿,又能排除是非争端。

7、在结论中演绎:很多民间故事是通过演绎法来证明某种说法的出典,犹似运用演绎法求证数学题一样。就是“之所以”有那种说法,“是因为”有这种经历,才使结论成立。如,“蟹”字由上“解”下“虫”两字组成,就有人编出了巴“解”首吃夹人“虫”的冒险故事,听之有理,随之“蟹”字出典传说开来。

8、在说讲中多解:有些民间故事在流通过程中被不断改写,一种可能是前人留下的故事编得还不够动听,后人有再创作的欲望;另一种可能是除了前人的一种解读外,还有另辟蹊径的其他解读,因此就有“一题多解”的现象。不能说前者对,后者错,民间文学可以各抒己见,各领风骚,切忌厚古薄今。

9、在浪漫中荒诞:民间文学的文字运行可以天马行空,自由驰骋。民间常依附名人效应来抒发浪漫,即使故事编得荒诞不经,百姓也会相信故事“真实”存在。如,昆山曾流行乾隆皇帝品尝奥灶面的民间故事,事实上纯属空穴来风,乾隆皇帝从未到过昆山,但乾隆皇帝多次下江南巡视,所以听来也觉可信。

目前,传承民间文学要以保护“非遗”的高度来对待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一方面需要“承前”,就是要把前人留下的口述素材记录下来;另一方面需要“启后”,就是依靠当代“民文”工作者的智慧,将这些原始素材再巧妙编织,使当代民间文学既有“继往”的底蕴,又有“开来”的内涵,就是不但要认真地理旧,而且还需积极地创新,奉献出一批题材新颖、角度独特、结构精巧、语言流畅的优秀民间文学,成为弘扬传统民间文化的生动教材。

文章来源:《当代作家评论》 网址: http://www.ddzjplzz.cn/qikandaodu/2021/0414/584.html



上一篇:当代修辞学发展与翻译研究
下一篇:高校图书馆对热门文学作品的阅读分析与探究

当代作家评论投稿 | 当代作家评论编辑部| 当代作家评论版面费 | 当代作家评论论文发表 | 当代作家评论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当代作家评论》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