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当代修辞学发展与翻译研究(2)

来源:当代作家评论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1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论辩理论植根于从古希腊延袭下来的西方修辞传统,经历了从逻辑法(论辩者单方面论证)到辩证法(强调论辩重在双方参与对话,旨在赢得或解决争端)

论辩理论植根于从古希腊延袭下来的西方修辞传统,经历了从逻辑法(论辩者单方面论证)到辩证法(强调论辩重在双方参与对话,旨在赢得或解决争端),再到如今修辞法(研究各种说服手段,以及与之相关的受众的各种特点,促进受众接受某种宣认)的发展过程。修辞论辩强调“通过说理,诉诸另一方的理性来解决意见分歧,使其确信某个立场具有可接受性”,注重合理性(reasonableness)和努力运用修辞性策略实现有效性(effectiveness)的平衡(van Eemeren,2010)。论辩话语最重要的相关成分是受众。“为了获得受众对某个论点予以认同……论辩应该从受众的信仰体系入手(他们所认同信奉的一切),而后才谈得上能否说服他们,使他们信服,从而采取相应的行动”(Tindale,2015)。

当论辩行为在不同语言和文化间发生,便形成了“跨文化论辩”。对此,刘亚猛(1999)在其《以你的道理来论证我的立场——全球化时代的跨文化论辩》一文中进行过专门探讨。他认为,跨文化论辩作为一个特殊的论辩模式,论辩双方虽然缺乏一个实质上的共同基础,但只要双方都在了解对方观点的基础上,涉足对方领地,尽力从对方的道理来论证自己的立场,是能够进行彼此的对话与接触的(Liu,1999)。这一论辩模式为论辩者通过努力,在了解对方观点和话语传统的前提下,与其建立认同,从而促成其对辩论话语的认同,实现论辩目的提供了可能。

文章来源:《当代作家评论》 网址: http://www.ddzjplzz.cn/qikandaodu/2021/0414/583.html



上一篇:历史新时期对汉语言科学体系路径建设的思考评
下一篇:民间文学的当代采编手法

当代作家评论投稿 | 当代作家评论编辑部| 当代作家评论版面费 | 当代作家评论论文发表 | 当代作家评论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9 《当代作家评论》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